close
今天去聽了詹宏志先生的演講,
主題在於"Think like a CEO",如何像電子商務領域CEO一樣思考。
以下是自己做的重點筆記,留下來慢慢品嘗~讚!
- 了解自己的位置,了解社會的現狀,找出你跟社會的關聯是決定的連結點。
- 亞馬遜模式:對所屬的零售產業造成Impact與對一般人民的滲透度深才算的上
- 樂天開店模式看似跟eBay很像,但一個用店為中心(樂天模式),一個用物為中心(ebay)
- CEO的思考格局:先放眼全球的環境去再看自身社會與環境的特殊性 ex:為什麼只有台灣三個型態並進,或者是國外的消費者為何不會感到三種模式的缺乏感
- 房仲網的發生讓平均看屋量變少了,看房時間也變短了。因為消費者先上網看好房了。
- 台灣為什麼沒有搜房網?因為誕生搜房只有一次歷史的機會(時間點)但沒有掌握,台灣的房仲網進入的時候入口網站已經成形,已經被拿走最多流量了。房仲網必須要透過入口網站才能分享流量,等於只是從入口網站share一小塊。搜房則是在大陸的入口網站尚未成形前就跟入口網站一起拿走流量了,形成了自有的流量。台灣也有相同的例子:博客來。能有"自有流量"那是一件多麼幸福的事情!亞馬遜當初也佔了這樣的優勢。簡單的說就是Direct Traffic的能力到哪邊。
- tvc:扭轉消費者習慣的大腕之一,不過代價很大,而且機會還是小: yes123
- 大陸因為網民人口(網路使用者的滲透率)還不斷成長(目前只有兩億,上有十億),所以都還有很多模式有"初次"與發展的機會,像是:京東商城
- 傳統零售業追求的是週轉率(坪效),用最少的商品做最大的生意,是減法的藝術。一年做一百億的cosco只有一萬多種商品,因為商品上架的空間成本很高。雖然cosco很厲害的能夠做好這件事情,但是相對的也讓消費找少了選擇權。然而網路則相反。
- 要累積大型網路零售商是需要好一段時間累積流量與成交,任你實體再大,沒有網站一開站的當天流量可以做到五百萬PV的
- 當網路購物習慣明朗之後,價格不會再是移動實體與虛擬的絕對關係,但在那之前,價格絕對是一大誘因,亞馬遜就是這樣挪動消費者的。
- 怎麼不讓消費者去思考去想你跟別人的差異:亞馬遜打八折若是要運費,就讓消費者跟實體店面起了比較的思考的停頓點(打消交易的停頓點),但是如果打八折免運費,那想都不用想了!順!
- 消費者的網路交易經驗第一站是拍賣而非電子商務網站。所以,怎麼跟第一站成為某種程度的結盟關係,這就是Pchome為何會擁有露天的原因了,不然到時候怎麼掛都不曉得。
- Critical Mass(關鍵多數),找到關鍵突破點!然後把這突破點的成長動能阻礙全部拿掉。例如露天拍賣一開始設定的突破點事刊登數量(物件數量)的突破,所以就:免手續費,流程再簡單,好搬家,ISPN碼輸入自動寫描述的功能。如果沒有這些好上架工具的助力,成長將會很慢。因為上傳物件者對於交易成交的期望很低,所以要他上架新內容都是令人疑慮的事情。
- 如果刊登數量是拍賣平台的關鍵,那對於旅遊平台來說又是什麼呢?殺出一條血路關鍵突破點又是什麼呢?結合許多旅遊專賣店並推動他們的力量,也許是。
- 回到你生意模式的起點看看現在你正在做的事情
- 一間原本賣幾十種麵包的商店,後來下架其他只賣"吳寶春麵包(大)"跟"吳寶春麵包(小)"兩種麵包,結果一個月賣200萬。
- 網路效應與群聚狀態
- 不要太侷限於自己的生活體驗而去下有違常理的判斷:如一個朋友老是說拍賣會毀滅,只是因為他不習慣用拍賣罷了。我跟老婆也年紀大與生活狀態到了喜歡用購物中心的狀態了,但記得!拍賣不見得因此掛或市場尾縮!
- 拍賣是ec的起點,但不代表是滿足點。
- 沒有發展的生意模式很多,但是不見得社會會需要這樣的生意模式。
- 如果是EC SITE,PV少但是可以維持一樣的交易金額那是最棒的!很省資源~
- 怎麼做生意!壹電視為了發展網路電視的普及率,打算免費送五百萬個家用網路電視裝置給用戶,但是五百萬個成本驚人!於是壹電視想說服銀行借錢給他們,他們用未來電視盒打開之後會跳出一段廣告作為營收來源。這讓電視盒未來可以靠廣告養活自己,銀行看到這個base也願意借錢,換言之,壹電視根本不需要拿資金出來!很像江南春的故事~
全站熱搜